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2020年)

作者: 时间:2020-12-22 点击数: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 2020 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0〕25号)要求,学院围绕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评估内容进行了认真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院概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是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8年在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获优秀等次,2014年被确定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示范性高职院校,2015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5年获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获批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创建于1964年,始终秉承“明德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遵循“专家治学、名师兴校、科研强校、特色扬校”的办学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根本、以特色为生命”的办学理念,把握“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培养财贸精英”的定位,积极为供销合作事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学院现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500余亩,主校区坐落在合肥市大学城,设有财会金融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文化创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等教学机构以及高职教育研究所、商业自动化研究所、胡雪岩研究所、供销合作经济研究所、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所、新力金融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开设管、工、经、文、艺、农六大门类35个专业及专业方向,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余人。

学院专任教师中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超过20%,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超过70%,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超过70%,其中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8人,省级教学团队10个,40位教师先后荣获省部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坛新秀等称号。

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保持财经商贸类传统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行业需求型、新生业态应用型、新兴技术操作型、岗位技能复合型四大类专业,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学院牵头组建了安徽财贸职教集团,探索促进职业教育链与产业发展链的有效对接,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的有效路径。学院积极实行开放式办学,与新加坡、爱尔兰等多个国家的院校开展了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学院坚持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在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各级各类研究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815 篇,其中一类和二类论文 52 篇,主编和参编教材 140 部,出版专著 27部,注册专利技术 68 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重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等等立项各类科研课题 97 项。,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蓄新的力量。

学院注重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获批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实践园、三创与孵化服务中心以及50多个校内实训室、200余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融“教、学、做”为一体,积极创建“校中厂”、“厂中校”,使课堂延伸进企业,使企业连接到课堂。学院不断推进学历教育加职业培训的培养模式,逐步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认证接轨,同时积极组织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国和全省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彰显了学院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显著成果,被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学院不断创新特色素养教育的路径和载体,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针对学生在校的五个学期,积极推行爱心教育、形象教育、责任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等“五阶段五主题”财贸素养教育活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道德素养为基石,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学院坚持在弘扬徽商文化、推广徽商精神方面积极贡献一己之力,注重以徽文化和徽商精神夯实学生的人文素质基础。广大毕业生展现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勤于钻研、善于协作的良好素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多年来,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学院4次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内涵发展,打造办学特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院连续15年被认定为省直“三优”文明单位,近年来相继荣获“全国特色示范院校”“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先进单位”“全省供销社系统先进集体”“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平安校园”等多项称号。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紧紧围绕科学定位、内涵建设、特色发展、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努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进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不断为服务行业发展和建设美好安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办学基础能力

(一)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及办学经费收入

本年度,学校办学经费总收入为21869.32万元,主要来源及各自所占比例为: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11707.00万元(占53.53%)、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投入5158.00万元(占23.59%)、学费收入4900.01万元(占22.41%)、社会捐赠14.76万元(占0.07%)、其他收入89.55万元(占0.41%)。

学院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日常办学经费收入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教育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部分。2018 年安徽省对高职在校生人均拨款教育经费0.96万元/生,2020年提高到1.2万元/生。总体来说,近三年学院办学 经费收入逐年提高。

2018-2020年办学经费收入情况表 (单位:万元)

经费来源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财政性教育经费

9131.36

17006.84

9066.08

教育事业收入

1529.61

3262.67

4505.13

合 计

10660.97

20269.51

13571.21

 

 

 

 

(二)校舍建筑设施

学院现有2个校区,主校区坐落在合肥市大学城,东校区位于合肥市瑶海区胡岗路,两校区总占地面积367000㎡,建筑面积190998㎡,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11198.56㎡。主校区建有教学楼6幢,学生公寓楼六组12幢,实训实验楼一组2幢,另有图书信息中心楼、培训中心楼、学生创意创新创业中心楼、 行政办公楼和综合楼各1幢,学生食堂、标准化塑胶运动场和学生 室内体操用房等基本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全。

(三)教学仪器设备配置

学院所有招生专业均建立了教学必需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场所 和教学设施设备。2019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3957.70元,高于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 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的规定要求。

(四)信息化教学条件

校园网基础平台建设。有线网络覆盖学校所有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建筑,信息点总数15000个。无线网络满足教学互动、移动学习和信息采集的需要。提供7×24小时高可靠无拥塞网络连接服务,校园网通过专线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具有电信和移动出口。有网络虚拟化能力,全网支持IPv6并接入CERNET2。建有据中心机房,能满足使用需求的空间,能满足校内各类软件平台的计算需求,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冗余并提高利用率,具备远程管理维护功能。100%教室配备投影仪或者交互一体机、网络中控、视频监控和音响系统。并对10%的教室进行双频无线覆盖加强,支持师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进行互动,支持校际远程课堂交互,建有安全监控中心,配备视频监控,配置高清教学实时录播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学校全面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统一数据中心,进一步通过信息化建设助力诊改工作。截至目前,学校推出智慧校园应用49个,形成多终端数据共享、整合。涉及学院教学、学生、后 勤、财务、人事各方面管理信息系统有“教务系统”、“大数据分析与管理决策信息平台”、“学院数据中心”、“学工系统”、“科研管理”“财务管理”、“一站式门户” 等。

三、“双师”队伍建设

(一)教师结构

坚持内培与外引结合,以“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深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学位结构、 专兼结构得到显著优化。几年来,学院不断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目前,学院已基本建立起一支能够适应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师总数717人,专任教师 549名,其中二级教授1名,硕、博士导师1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教授、博士、高技能工匠大师53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277名;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396名,占71.4%;省级专业带头人17名;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教坛新秀15人,省级教学团14个,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74%。建立了由企业高管、高工、技能大师组成的“兼职教师库”达到327人。

(二)“双师型”教师配备

在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下,逐步推进师资建设工作,通过落实《双师型教师培育支持计划实施细则》、《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调整学院“双师型” 教师认定工作相关机构的通知》等办法,推动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通过《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双基双挂”工程实施方案》、《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中青年教师五年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意见》、《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社会兼职系(院)主任聘用、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关于成立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创业导师团队的通知》及《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提升教师教学育人水平。同时加强与企业及国外高校的合作,积极落实教育部与省教育厅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简称国培、省培),分批次选送翡翠园丁、课程首席教师等中青年骨干教师特别是教研室主任出国研修培训。一系列科学适时的措施办法不断提升教师层次水平,提高双师型队伍比例,目前重点建设专业都具有多名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高水平大学建设标准。2019年我校申报的《校企联动 项目载体 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龙头 全面加强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成功入选育部教职所公布的拟确认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遴选名单,安徽仅2所高校上榜。

四、专业人才培养

(一)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对于面临激烈办学竞争的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不容懈怠的课题。一是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的转 型升级,深化专业建设与改革,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专业集群;二是广大教师不拘一格的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三是坚持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导向,每年举办职业技能节,强化专业核心技能的教学训练,以技能大赛促人才培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四是有效地激活广大教师争 取教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2、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切实改进,寻求创新突破,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治校水平。一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和方式方法,努力建设高契合度、紧密型、互惠互利、 共建共享的人才培养基地;二是强化以财贸素养教育为载体的学生 综合素养教育训练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是强化“三风”建设,以良好的教风、学风支撑和彰显良好的校风,以良好的校风推进和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四是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 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眼光,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勇气,训练学生掌握创业的路径、方法和技术,以创业拉动就业,提升就业的质量和品位。

3、拓展中外合作办学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与新加坡 TMC 学院、马来西亚王子国际学院、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英国桑德兰大学、美国多米尼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马来西亚沙捞越大学等境外高校洽谈合作办学、学生短期交流、教师学历提升等。截止到2019年11月,我校中外合作项目累计招生752人,已有毕业生514人,出国留学生人数132人,非项目班出国留学人数30人。累计100多名赴外留学生在国外读完本科课程后,继续攻读了硕士学位,多名学生硕士毕业后留在爱尔兰百强企业工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4、工匠精神培育 为响应国家号召、更好地培育工匠精神,学校一方面狠抓职业资格考证工作,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举办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职业实践技能。

(1) 1+X证书

学校积极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文件精神,我校稳步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目前学校获批1+X证书试点院校,共计8个证书18个专业参与1+X试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学校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充分利用相关平台,鼓励支持在校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学校2019届毕业生获得符合专业面向的职业资格证书率达67.58%,其中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种类数占职业资格证书种类总数的15.98%。

(2)获奖情况

2019年学校学生参加多项比赛并获得奖项,其中国家级竞赛奖3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9项,优秀奖1项;省部级竞赛奖192项,一等奖29项,二等奖83项,三等奖79项,优秀奖1项。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取得1金1银2铜,位居安徽省高职院校首位

(二)课程体系与结构

通过积极的、富有成效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学院逐步形成了能力本位的、具有财贸特色的课程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职业素养、核心技能、职业技能、拓展知识等四大相辅相成的有机组成部分。职 业素养板块主要包括国民基本素质教育课程、应职应岗素质训练课程、职业特殊素质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核心技能板块主要包括数 字运用训练课程、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交流与合作训练课程、自学和增进绩效训练课程、解决问题训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与专业 相关的必备技能,即具备一个职场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素养;职业技术板块包括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即学生职业生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专业技能;拓展知识板块包括与职业技术相关的课程、兴趣拓展课程、专长进修提高课程等, 培养学生对专业及兴趣的进一步探索的灵感和激发,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和路径。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申报省级质量工程课程建设项目,同时校内立项课程建设项目,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信息化手段,建设高质量课程。

1.建设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涵

学校“五个一工程”项目,建设课程标准257份、教学课件281件、考试题库236个,为学校课程内涵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打下坚实基础;2018年学校采购4门素养类在线教育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基本素养》《大学生美育教育》《创新创业基础》,为线上课程的改革打下基础。

2.立项建设课程,提升课程内涵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申报省级质量工程课程建设项目, 2019年,在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上线MOOC课程2门,在职教云平台上线2门微课程,拟建设MOOC课程3门。

3.教研科研高水平成果屡创新高

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815 篇,其中一类和二类论文 52 篇,主编和参编教材 140 部,出版专著 27部,注册专利技术 68 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重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等等立项各类科研课题 97 项。

(三)校内外实践教学

1、校内实践教学

目前,学校共拥有校内实训室80个,为学生发展创造了更优良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学校建成20个校级实习实训样板基地,校内综合生产性实训基地达到9722平方米,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学校获批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达到18项;校企共建连锁经营管理实训基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等2项基地获教育部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认定。

2、校外实践教学

学院与各类大中小型企业合作共建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159个,所有校外实践课程均由校内、校外双导师教学,理论结合实际,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在此基础之上,2019年,学校依据《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精神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学校获批安徽省发改委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投入1.5亿元将我校东校13358平方米校园建设成为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情况

校企合作是被实践证明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面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学院积极应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努力,多渠道、多方位寻求校企深度合作, 一大批大中型企业与学院建立了稳定的、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安徽大步车业、平安保险、华安证券、万科物业、浙江十足、人寿保险、北京千锋互联科技、阳光电源股份、合和冷链公司、德善小额 贷款等都是与学院专业紧密对口、助学热情高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人才需求高、管理规范的优质企业,通过与这些企业开展全方 位的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实习实训合作、人才资源互助合作,学生不论是在专业技能、专业技术,还是性格、情操、做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为了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的关系,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学院创新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近一年以来,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校中店、店中校、订单班的基础上,创新型地推出兼职系主任、教师企业工作站等新的合作模式,目前已聘任 7 名兼职二级学院院长,建立 40余个校企合作教师工作站,此举既聘请企业高管担任学院的兼职二级学院院长,负责协助开展校企合作的对外联络、实训教学改革、实训教材开发、实践课程开发等一系列工作,同时,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建教师工作站,派遣优质智力资源进驻企业工作站,为企业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五、学生发展

2019年,学校招生情况再创佳绩,共录取全日制新生5312人,报到总人数4844,报到率91.19%,2019年我校一次性投档率仍达到100%,其中,文科投档分数线481分,高于安徽省文史类高职(专科)最低控制分数线281分,录取最高分514分;理科投档分数线366分,高于安徽省理工类高职(专科)最低控制分数线166分,录取最高分434分。安徽省录取文理科超过本科二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54人。

学校积极响应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9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重大决策部署,顺利完成省教育厅为我校下达的高职扩招2000人的计划。学校专门成立社会扩招委员会,按照教育部等六部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教职成[2019]12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人员扩招工作的通知》(皖教秘高[2019]45号)以及安徽省后续出台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安徽财贸职业学院2019年高职扩招招生章程》,采取二级学院自愿报名和学校扩招工作委员会统一审核方式,确定11个扩招专业,并于本年度6月和8月分别进行两期招生活动。2019年上半年,学校扩招活动报名1354人,实际录取社会考生446人;在后续扩招工作中,我校招生计划1554人,报名人数3682人,实际录取人数2922人。根据省教育厅社会招生二次扩招公布的情况显示,2020年我校社招录取人数3456,位居省内首列。

六、社会服务

2019年,学校各部门通过驻点扶贫、培训、文献汇编、专业论证、技能培训、专题讲座、技术支持、调研、评审等形式开展各类社会服务项目52项,充分展现了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一是积极服务供销行业,开展三农系列培训和咨询。建设期内,总计开设基层供销社主任培训、地市级供销社主任培训、供销社直属企业员工培训、全省各地供销社控股参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人员培训110余场次,培训人数 20000 余人。受省供销社委托参加 “四送一服”受省委政府表彰;受供销系统各类行业企业委托横向课题研究或技术服务67项次;受合肥市统计局、安徽省运管局等各类区域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横向服务39项。

二是公开出版行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高水平大学建设期内,我校紧紧围绕行业发展,出版《安徽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报告》、

《安徽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报告》、《安徽省供销社综合改革研究报告》、《安徽省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研究报告》、《安徽省供销社特色产业扶贫发展研究报告》、《安徽省小微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安徽省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发展报告》等七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在全省高职院校中首次公开出版系列化行业服务研究报告,开全省高职院校之先河。

七、展望

(一)、面临挑战

2020年是“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对照“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标准,学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持续推进。要进一步凝练和强化专业特色优势,进一步完善科研创新体系,力争在高质量科研项目和国家级科研成果中有所突破。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面临困境,人才梯队存在断层,师资队伍需进一步加强。与高水平高职院校相比,有广泛影响力的领军人才严重不足,业内知名的专业带头人、高水平的能工巧匠偏少;博士、正高比例偏低,具有海外名校、国内名校背景的教师依然短缺,承担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能力依然较弱。

三是内部治理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学院机构设置和部门职能还需要不断完善,制约学院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障碍需要进一步破除,要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手段在学院管理中的运用。

四是产教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途径与方式还有待深入,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还有待继续加强。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还未见突出成效。

五是办学硬件需要进一步优化。学院的办学空间还需进一步扩大、拓展周边资源用于学院发展;智慧校园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存在资源投入较多,但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二)、发展机遇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提出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这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新任务、新机遇,是学院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19年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立足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聚焦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关键问题,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提出了7个方面20项政策措施,明确了办好类型教育的发展方向。学院需紧抓发展机遇,大力推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持续完善师资队伍、信息化建设、安全实施等办学标准,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能力,推动学院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水平。

面对发展机遇和挑战,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宗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聚力创新、聚焦质量,全面深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奋力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做出积极贡献!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