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学校全体中层及以上干部在翡翠校区第六会议室集中观看,广大师生通过网络直播、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多种媒介收听收看大会实况。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见证了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与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姿后,全校师生精神昂扬、心潮澎湃,引发强烈共鸣。
学校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席曦表示,心情十分激动,为祖国的强盛感到无比自豪。走进历史是为了走向未来,纪念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揭示了正义必胜的历史真理,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勇担强国重任、投身复兴伟业的强大动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力谱写职教新篇章。
学生处处长廖步岩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深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时代担当,深情回望了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号召我们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要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大局,用青春汗水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教务处处长方春龙观看后表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这不仅是一场国力展示,更是一堂震撼人心的历史课与爱国主义教育课。整齐的方阵与先进的装备,展现了国家的强大与和平的尊严;当抗战曲目响起、老兵身影出现时,历史仿佛在眼前重现,令人热泪盈眶。这鞭策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重任,需进一步引导学生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刻苦学习、技能强国的实际行动,激励学生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邓庆安说:“在国旗再一次升起、国歌再一次唱响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心中充满自豪感!观看完阅兵式后,我深感震撼、备受鼓舞,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的国家有底气、人民军队有士气、每一位中国人有志气。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我要铭记历史、把握当下,立足岗位更加拼搏努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更多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少兵表示,今天的九三阅兵,是跨越八十载的历史对话。45个方(梯)队,涵盖多军兵种和新型作战力量,依次整齐豪迈通过长安街,展现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走出了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场胜利日阅兵,提醒着每位中国人,和平并非历史的恩赐,而是先辈用生命与信仰赶走日本侵略者后,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未来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伟伟表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在震耳欲聋的礼炮声中拉开帷幕,受阅方阵威武昂扬、新型装备铁甲生辉。从智能无人作战系统到高超音速导弹,尽显科技强军硬实力;官兵步伐铿锵,彰显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这一刻,国家发展的辉煌成就与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交织,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吾辈当赓续荣光,共赴复兴!
经济贸易学院组织员史婉笛说:“观看九三阅兵,我更加深刻理解了‘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的历史训诫。这场阅兵不仅是国家典礼,也是一次深刻的国民教育,它警示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财会金融学院专职辅导员丁峰表示,作为高校辅导员,观看九三阅兵后,内心深受震撼与感动。官兵整齐划一的步伐、铿锵有力的口号,既显国威军威,更藏深入骨髓的纪律性与使命感;官兵坚毅眼神、大国重器亮相,让他深切体会到国家发展底气与民族复兴之势。他认为这场阅兵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坚信新时代青年重任在肩,今后将引导学子坚定信念,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愿与青年共赴征程、不负韶华。
文化创意学院旅游2401班学生骆秋圆表示,天安门广场响起阅兵脚步声时,她内心既震撼又自豪。看着整齐的徒步方队、威力强劲的装备方队与气势磅礴的空中梯队,她心绪久久难平,仿佛看见80年前先辈浴血奋战的场景。她认为,如今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对历史的最好告慰。作为学生干部,会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以青春之力肩负民族复兴使命,为祖国繁荣富强奋勇前行。
公共教学部食品2402班学生王超表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激昂旋律在天安门广场奏响,震撼人心的阅兵随之拉开帷幕。他感慨,徒步方队中陆军显信念、海军富朝气、维和部队展担当;装备方队则亮相多款国产主战装备,部分战略重器等首次展示,尽显科技强军实力。他认为,此次阅兵是对历史的铭记、对未来的展望,大家应珍惜和平、传承抗战精神,为国家繁荣与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供稿:李倩 审稿:梁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