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17日,纪念中国农村改革启幕4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高校、政府部门以及一线的“三农”工作者共聚一堂,回顾4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入总结农村改革成功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应邀参加会议并做学术发言。
会上,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秀荣,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罗必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漱兰,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第一人、安徽省政府参事何开荫等国内知名农业经济学家出席了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
学院高教所所长、朱清副教授在平行论坛五“新时代农村改革与城乡发展”里作主题为“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职业培训路径”的学术发言。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来源于社会学,最早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王春光等学者提出,2010年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此后成为了正式的官方概念。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是老一代农民工的子女辈,其户籍在农村,在城市(或镇)从事非农产业的“80 后”“90 后”的劳动人口。他们渴望融入城市,能像城市的青年人一样发展。这个群体乡土情结相对弱化,技能教育欠缺,城市归属感强,截止2016年底,新生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50.5%,已超过半数。朱清从培训的参与率、职业培训的组织方式和支出来源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在分析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职业培训路径的启示之后,从政府、学校等培训机构和企业等三个主体视角提出了改进措施。

国内知名农业经济学家何开荫、合肥市农委副主任卢继前对朱清的发言给予了高度评价。何开荫认为从职业培训的角度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提升,这是一个崭新的视角,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卢继前主任表示,乡村振兴是“人”的振兴,合肥市农委多年来一直在寻找能够关注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高校和学者,看到学者关注这个问题是非常振奋的,并表达了与学校高教所进行智库合作项目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