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结合学校实际,围绕专项集体备课、课堂专题教学、签署实践承诺、微宣讲等多个维度开展系列活动,积极响应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号召,切实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推动网络安全教育走深走实。

专项备课凝聚共识,夯实教学根基。活动启动前,学院国家安全教育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专项备课会,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梳理高校网络安全典型案例,聚焦“网络诈骗防范”“信息泄露应对”“网络言行规范”等核心议题,统一教学思路。教师们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教学环节,为专题课程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专题课堂精准施教,强化风险认知。宣传周期间,全校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全面融入网络安全教育专题内容。教师通过案例剖析和理论讲述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AI换脸诈骗”“虚假兼职刷单”等新型网络犯罪手段,组织学生围绕“网络谣言危害”“社交平台隐私保护技巧”等话题展开讨论。课堂注重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思考”,帮助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无小事”理念。
横幅签名践行承诺,共筑安全屏障。教研室集中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域设置主题横幅,组织同学们签名承诺。活动现场,志愿者向同学们普及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结合校园生活场景讲解“密码安全设置”等实用知识。同学们认真学习,表示将从规范自身网络行为做起,抵制不良信息,传播正能量,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微宣讲贴近校园,激发行动自觉。为增强网络安全教育的实践性与感染力,教研室组织教师团队,立足校园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沉浸式”网络安全微宣讲活动。活动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为原则,聚焦学生日常网络行为中的高风险环节,通过场景还原,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识别隐患、掌握防护方法。针对学生宿舍高频发生的“买卖游戏账号”“兼职刷单”等诈骗类型,宣讲团队结合真实案例教育学生危险就在身边,引导同学们切实提高警惕。
学院国家安全教育教研室以此次宣传周为契机,通过“备课——教学——实践——宣讲”衔接设计,探索推动网络安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阐明网络安全之于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为培养具有网络安全素养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供稿:张成成 审稿:张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