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先锐博士独撰的学术论文《论思想政治教育隐喻的构思过程与达意机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第9期全文转载。

该期刊本次共收录10篇学术文章,刘先锐文章聚焦思想政治教育隐喻的构思过程以及达意机制进行纵深性探索,认为隐喻作为一种话语修辞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形象化、感官化、物质化的隐喻能够增强思想理论的丰富性、可讲性、形象性,易于得到教育对象的理解、接受、认可。文章指出思想政治教育隐喻构思有其内在的逻辑,构思完成的隐喻在“达意”过程中,是用可供感性关照的方式,以自然领域中的形象和图景去表达精神领域、思想观念领域中的意义,可以称之为达意的“意象比譬”机制。文章认为,隐喻作为一种话语表达方式,是解决思想观念内容与话语表达形式之间矛盾的一种方法,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效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落实“一部门一抓手”工作机制,在科研工作上持续发力,继2024年实现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研究突破之后,在科研论文领域实现新的突破。该篇论文的转载,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理论成果,也彰显出我院教师在学术领域的活跃度和影响力。下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在科学研究领域进行深入探索,为学校科研工作贡献力量,助力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供稿:刘先锐 审稿:张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