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营造低碳、节约型园林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作者: 时间:2012-02-28 点击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园林建设中,注重视觉景观而忽略环境效益,追求豪华奢侈而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了大量浪费。在提倡走可持续发展与建设“两型”社会的今天,营造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成为园林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低碳园林 节约型园林 规划设计
近年来,由于观念与认识上的偏差、园林行业内各项标准规范不健全、在缺乏公众参与的情况下,从园林规划、设计,到园林施工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资源浪费严重。营造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就是要用最适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实现园林绿化最大的综合效益,促进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的内涵
    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 是指在能保证园林绿地预期的生态和功能作用前提下,因地制宜,以最合理的投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满足人民合理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园林能耗,从而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的园林建设模式。
    正确理解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营造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并不是要减少资金与资源投入,而是指在保证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让资金与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产生最大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营造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并不是要提倡因陋就简地建设园林绿地,不要质量,反对搞园林绿化精品,而是因地制宜,朝着“生态化”“近自然化”的方向发展。营造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并不是要提倡缩减园林绿化面积,而是要在现有规划的园林绿地上,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功能。营造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并不是要不切实际地减少水、电的消耗,而是在保证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与新产品,降低能耗。
    二、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营造的方法
    设计优化是根本。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绿地景观的品质。营造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就要求设计师高瞻远瞩,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降低能耗,运用“师法自然”的设计手法,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因地制宜,创造地方特色。营造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就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在尽量保持地形、地貌的完整性与典型性的前提下,营造适宜的“自然”空间与场所,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同时也达到了土方就地平衡的目地。
    合理设计,提高绿化率。营造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就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时,一是以营造多样化的小尺度空间为主,减少大尺度的空间设计,以节约土地资源来提高绿地的利用率。二是通过立体绿化模式与复层植被构建的技术措施,提高园林绿化的三维绿量与叶面积指数,从而达到增加绿化覆盖层次。
    适地适树,优化植物配置。营造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就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时,一是要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与资源,选择适应性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运用自然植物群落与植被,营造地方景观。二是在种植设计时,要打破以注重观赏效果为主的绿化模式,营造乔、灌、草以及各层间植物所构成的复层式混交群落绿化模式,并运用地方优势种群群落结构进行设计。
    就地取材,提高资源利用率。营造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就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时,合理使用各种材料(包括废弃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一是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对环境影响较少的材料。二是提倡使用各种地方材料,在创造地方特色的同时也减少了运输。三是合理将园林建设与运营中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碎石、枯枝、落叶等,做到合理的回收与利用。
    运用新技术,减少能源消耗。营造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就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时,运用先进的技术,达到节能降耗。
    节水方面:在达到浇灌效果的前提下,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可采用喷灌、滴灌、地下滴灌等方式进行植物浇灌,在节水的同时,省时、省工,提高了效率。在规划设计时,结合地形设计雨水收集管道系统来收集雨水,地面采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将收集的雨水用于水体造景区域或园林绿地浇灌。合理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提高废水的回收利用率。
    节能方面:在园林绿地灯光设计时,应遵循“节约、经济、适用”的原则,选用节能高效的照明器具。采用先进的灯光控制系统,在保证正常功能的前提下,降低电能的消耗。因地制宜,采用新型的能源技术,如风能、太阳能等,解决照明问题。
    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设计方案在公示时,要广开言路,集思广议,接受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次人员的建议与意见,从而使设计方案更科学、更合理、更完善。
    正确施工是关键。施工就是将园林作品由抽象转化成具体的过程,能否将作品按照设计师的意图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是施工的关键所在。
    遵循自然规律,科学施工。近些年来,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为加快工程进度,采用反季节栽植和逆境栽植等违背自然规律的绿化手法屡见不鲜,这些不仅对水土、植物等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而且对以后的养护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缺乏指导,设计意图难以实现。现行大多数园林建设项目中,设计方完成方案设计后,对施工阶段不再进行跟踪指导,然而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一些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施工方若是自行更改,会造成建成效果和预期设计意图不符的现象;若不进行变更,会造成园林建设资源的浪费,以及影响到景观效果。
    监管不到位,工程质量受影响。监管机制不健全。在园林建设项目中,监理单位往往是有责无权,致使很多园林建设项目投资超标、质量失控的现象,从而造成了投入高、收益低的局面。监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从事园林监理工作的人员很多是没有园林专业知识或无从业经验的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就有机可乘,偷工减料,降低标准。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景观效果,而且为以后的养护管理工作留下隐患。加强验收工作,杜绝不达标工程过关。目前,园林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养护一年才交付建设单位,很多园林项目施工中,蒙混了监理单位,如植物材料、园林建材、客土置换厚度、灌溉设施等。在验收时,一定要按验收程序办事,杜绝不达标工程蒙混过关。
    科学养护是保障。俗话说“园林是三分建,七分养”。在发过国家,大约10年的养护费用就相当于园林建设的费用。随着人力资源成本逐渐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的费用也会越来越高。如何节约人力,便于养护,已成为衡量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标准之一。
    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养护管理水平。目前,从事园林养护管理的一线人员,大多是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他们凭着自己种菜、种田的“经验主义”来管护植物,费了力达不到效果。在10月份修剪工作中,笔者就发现有些员工把山茶、迎春进行了修剪,从而导致早春开花的植物开不了花。此外,有些员工为了方便,用割灌机修剪人工草坪,修剪后看起来很平整,实际是以损伤草皮为代价。不同的植物习性不同,加大员工培训力度,让员工了解园林植物养护理论知识,掌握养护中的技术措施,避免出现“费力不讨好”的事。
    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员成本。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园林机械的发展。在园林管护中,各种功能、型号的园林机械得到大力推广。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员成本,而且景观效果更佳。合理利用园林垃圾,降低养护费用。在园林绿化管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如枯枝、落叶、杂草等,可以将这些废物经过粉碎机粉碎后,通过高温发酵技术,制做成有机肥,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又避免了因长期施化肥而造成的土壤板结。此外,大的死树也可以作为景观直接使用,小的树木粉碎后,还可以作为地面的铺装材料。
    三、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在湘潭大学建设中的实践
    目前,随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大力倡导,湘潭大学在园林规划与建设中,“低碳、节约”体现在各个方面。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湘潭大学地处湘潭市郊区,校内山体较多,有“三山”(秀山、泉山、慧山)。水资源丰富,有“二湖”(画眉潭、琴岛生态湖)。学校结合实际,定位为“山水校园”。 学校在做好重要景区和主题广场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形成以校园中心文化广场为核心。打造园林式生态校园。同时通过功能导向和文化气氛的营造,创造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如“三园”(静园、泽园、沁园)等,熏陶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底蕴。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优化功能布局的要求,进一步净化校园功能,挖掘现有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建筑容积率。抓好“一部一院一园”的规划与建设,即校本部、兴湘学院、大学科技园的整体规划与建设,同时做好校本部公共教学区、专业教学和科研区、校行政办公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后勤和产业服务区、文化娱乐区、体育中心区等八大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形成以公共教学区为中心,其他功能区围绕中心区布局,即相对独立又和谐统一的校园功能布局。
    加强监管,保证工程质量。从园林设计的招标到园林施工的验收,学校高度重视,每个细节都落实到专人负责,加大公众参与的力度,通过海报、网上公示等,听取师生员工的建议。
    加大投入,提高养护水平。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每个学期,制定培训计划,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在工作过程中,技术人员到一线现场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生自发成立了园林协会,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参与到学校的绿化建设中来,提高了全校师生共同护绿的意识。
    科学养护,节能降耗。在校内公共绿地区,都安装了喷灌设施,根据气候、土壤以及不同植物生长需要,合理进行灌溉。同时,加强对灌溉设施的检查与维护,杜绝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减少浪费。园林绿地照明,采用节能型灯具,节省了电能消耗。目前,学校的园林维护工作,采用机械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员成本。所有机械操作人员,上岗前采取统一培训。机械定期保养,大大延长了机械的使用寿命。
    结合实际,变废为宝。每年寒、暑假,学校都会对化粪池进行清理,同时利用清理出的粪水对校内植物进行施肥,在减少运输的同时,促进了植物的生长。每年的4、5月份是樟树落叶期,大量的落叶给垃圾清运带来了很大难度,园林管护人员将其回收,通过高温发酵,制成生物肥,实现了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物质循环。
    建设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就是要营造最自然的游憩环境,通过“师法自然”的设计手法,采用先进的节能与养护管理技术,加大物质的循环利用,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