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贸职业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作者: 时间:2016-12-22 点击数: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36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报送2016年职业院校评估自评报告的通知》(皖教秘高〔2016〕138号)要求,学院围绕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评估内容进行了认真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院概况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是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建校以来,学院始终秉承“明德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遵循“专家治学、名师兴校、科研强校、特色扬校”的办学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根本、以特色为生命”的办学理念,把握“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培养财贸精英”的定位,积极为供销合作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学院教学与教辅部门设置有8个二级学院及公共基础部、中专部、继续教育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信息中心,另外设置合署办公的非独立机构有星火创业学院、安徽省供销社培训学院,并成立了5个研究所。学院开设管、工、经、文、艺、农六大门类35个专业及专业方向,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数11878人,专任教师502人,其中,教授19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5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教坛新秀8人,具备副高级职称101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8人。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内涵发展,积极打造办学特色,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08年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2010年被确立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5年5月通过验收;2011年被确立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4年12月通过验收;2015年获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在教育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被确立为优质高等专科学校建设单位,连续15年被认定为省直“三优”文明单位。近年来,相继荣获“全国特色示范院校”、“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先进单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供销社系统先进集体”、“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

学院凭借优质的办学条件,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及良好的社会声誉,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近十年文理科高考招生录取分数在安徽省同类院校中持续名列前茅。

二、办学基础能力

(一)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及办学经费收入

学院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日常办学经费收入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教育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部分。2015年安徽省对高职在校生人均拨款教育经费0.96万元/生,2016年提高到1.08万元/生。总体来说,近三年学院办学经费收入逐年提高。

2013 -2015年办学经费收入情况表 (单位:万元)

经费来源

2013

2014

2015

财政性教育经费

5471.4

5569.1

9131.4

教育事业收入

4930.5

5015.1

5952.0

其他收入

65.9

67.6

70.2

合 计

10467.8

10651.8

15153.6

(二)校舍建筑设施

学院现有2个校区,主校区坐落在合肥市大学城,东校区位于合肥市瑶海区胡岗路,两校区总占地面积367000㎡,建筑面积190998㎡,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06578㎡。主校区建有教学楼6幢,学生公寓楼六组12幢,实训实验楼一组2幢,另有图书信息中心楼、培训中心楼、学生创意创新创业中心楼、行政办公楼和综合楼各1幢,学生食堂、标准化塑胶运动场和学生室内体操用房等基本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全。

(三)教学仪器设备配置

学院所有招生专业均建立了教学必需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场所和教学设施设备。2013-2016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逐年增加,由2013年的3979.66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6241.42万元,2016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5254.61元,高于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的规定要求。

(四)信息化教学条件

校园网基础平台建设。2014年,结合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计划,对学院校园网进行整体改造,将校园网核心升级为100GH3CLS-10512,提供高达76.8Tbps的交换容量,21600Mpps的包转发率,汇聚交换机更新为H3CLS-LS-5800,提供3.6Tbps和156Mpps包转发率。新增采购Dell R730服务器六台,并实现服务器虚拟化,进一步将各专业实训软件、各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器集中部署,提高实训平台的可用性、安全性。学院办公楼、综合楼、三创中心、食堂部署802.11a/g/n无线网络。开发“掌上校园”app,提供全院师生通过手机查阅学籍、课表、成绩、缴费信息、学院新闻等。2014年12月,学院校园卡系统实现了与支付宝的对接。

综合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自主开发涉及学院教学、学生、后勤、财务、人事各方面管理信息系统有“计算机辅助排课”、“学生选课”、“证书考试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新生报到管理”、“自主招生报名”、“后勤网上报修”、“学生日常管理”、“职工课时津贴管理”、“学生缴费查询”、“教学与学生管理平台”等。外购的管理系统有财务管理、学生收费系统、图书馆管理、档案管理、心理测试、OA等。

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平台建设。2013年采购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器Dell R720XD服务器,采用磁盘阵列解决方案,建设统一的海量网络存储和备份系统,保证教学资源库存储具备可靠性、可用性、扩展性和安全性的优势。建成了具有课程录制、课堂直播、资源管理、课程点播、微格评估、后期编辑的完整的录播应用体系功能的高清录播教室。建成了中庆e港2300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成了高清非编系统Dell Vostro270非编工作站。2014年采购了中庆教育云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建立资源库对视频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用。建立了电子商务资源库,该平台以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为教学依据,以新技术更新为学习热点,以打通行业企业与教育界的无形壁垒为指向,以形成职业教学(知识点)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技能点)匹配、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为目标的工学结合平台。投资建成了“虚拟商业社会综合实训室”(VBSE),通过信息化手段营造仿真的真实商业情境,构建“三层次、五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双师”队伍建设

(一)教师结构

坚持内培与外引结合,以“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深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学位结构、专兼结构得到显著优化。几年来,学院不断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先后引进3人;积极争取省级人事部门的支持,每年公开招考紧缺专业教师,近三年公开招录30余人。目前,学院已基本建立起一支能够适应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兼职教师730名。其中,校内专任教师502人,占教师整体的68.77%,校内兼课教师69人,占9.45%;校外兼职教师77人;校外兼课教师96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51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9.92%;博士3人,在读博士8人;双师素质教师338人,占67.33%。

(二)“双师型”教师配备

深入推进“双基双挂”工程,构建“双师”素质骨干教师队伍。一方面选送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院所参与社会实践,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自2009年以来,学院每年坚持选派骨干教师去企业结合专业建设情况有针对性的挂职或兼职,时间一般为六个月。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执业资格、职称资格、考评员资格等培训考试,将社会实践列入工作考核,作为申报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另一方面,选聘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业务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二级学院兼职院长,明确目标责任,共同推进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教育教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建立校企合作教师工作站,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为我院专业教师和学生搭建实践能力提升平台,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目前,建在企业的20个教师工作站运行正常,每一工作站不少于2人驻企业处理校企合作事务和开展企业实践活动。

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企业顶岗培训、轮训,使专业课教师的“双师”素质保持领先水平。近三年选派国内访问学者8名,选派37人赴国外培训学习,50余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选派骨干教师80余名参加“双师素质”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明确“双师”素质教师在实践课程教学、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参与企业项目研发等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

开展以教学基本功、专业实践技能为主要内容的青年教师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建立“导师制”,开展新老教师结对、教学达标考核、教学竞赛、下企业实践等活动,拓展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空间,提升团队水平,精心打造校企融合、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很强技能、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另外,还不断补充行业精英和企业骨干到教师队伍。不拘一格引进和聘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精英、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院任教,使学院教师资源的组合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四、专业人才培养

(一)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对于面临激烈办学竞争的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不容懈怠的课题。一是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深化专业建设与改革,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专业集群;二是广大教师不拘一格的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三是坚持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导向,每年举办职业技能节,强化专业核心技能的教学训练,以技能大赛促人才培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四是有效地激活广大教师争取教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

2、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切实改进,寻求创新突破,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治校水平。一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和方式方法,努力建设高契合度、紧密型、互惠互利、共建共享的人才培养基地;二是强化以财贸素养教育为载体的学生综合素养教育训练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是强化“三风”建设,以良好的教风、学风支撑和彰显良好的校风,以良好的校风推进和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四是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眼光,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勇气,训练学生掌握创业的路径、方法和技术,以创业拉动就业,提升就业的质量和品位。

3、拓展中外合作办学

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己任,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开设国际项目班,雅思培训班,各类英语提高班,举办出国冬、夏令营。学院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备案)合作的3+1+1专本硕项目,与新加坡TMC学院合作的1+2本科项目以及与马来西亚王子国际学院合作的3+0双专科和3+1.5+1专本硕国际项目,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项目跟踪服务等方面受到了国际班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二)课程体系与结构

通过积极的、富有成效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学院逐步形成了能力本位的、具有财贸特色的课程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职业素养、核心技能、职业技能、拓展知识等四大相辅相成的有机组成部分。职业素养板块主要包括国民基本素质教育课程、应职应岗素质训练课程、职业特殊素质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核心技能板块主要包括数字运用训练课程、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交流与合作训练课程、自学和增进绩效训练课程、解决问题训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与专业相关的必备技能,即具备一个职场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素养;职业技术板块包括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即学生职业生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专业技能;拓展知识板块包括与职业技术相关的课程、兴趣拓展课程、专长进修提高课程等,培养学生对专业及兴趣的进一步探索的灵感和激发,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和路径。

同时,学院在课程体系优化方面还做了大量的优化型探索。一是通过实施样板课程建设项目,建成了20门样板课程;二是开设了三大讲堂,精选了优秀的专家和经典的选题,每年开讲专题报告30余场次,对常规性课程体系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优化;三是建设在线的“财贸课堂超市”,将优秀的视频课程、微课等信息化课程资源以财贸课堂超市的形式在全院共享,实现传统课堂与信息化课堂的有机结合。

各专业基本形成了“纯理论课”(A类)占20%、“理论+实践课” (B类)占50%、“纯实践课”(C类)占30%的课时比例。

(三)校内外实践教学

1、校内实践教学

学院已经建成ERP综合实训室、会计分岗位实训室、会计多功能实训室、会计手工实训室、模拟银行实训室、金融理财实训室、证券期货模拟交易大厅、文秘速录实训室、永达超市校中店、仓储配送实训室、呼叫中心实训室、装饰实训室、广告会展实训室、画室、物联网实训室、软件综合实训室、信息管理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软件技术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网络技术实训室、移动互联软件实训室、新能源实训室、PLC实训室等各类校内实训室50余个。积极创新校内实训形式,深化校企合作,创建创先泰克、顺丰速运呼叫中心、永达超市等校中店5个。形成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全专业和核心专业课程的覆盖。

2、校外实践教学

学院与各类大中小型企业合作共建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90余个,全年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近3000学时,所有校外实践课程均由校内、校外双导师教学,理论结合实际,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在此基础之上,学院在最近的一年还建成了安徽大步集团、上海安诚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安徽省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吉大房产、特易购商业(安徽)有限公司、安徽顺丰通讯服务有限公司、安徽采蝶轩集团、华安证券、安徽稻香楼宾馆、安徽航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等20个典型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占课程总数的比例、学生满意度、教学水平、参与教学的企业一线人员的档次水平、教学时间、参与学生数等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四)校企合作情况

校企合作是被实践证明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面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学院积极应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努力,多渠道、多方位寻求校企深度合作,一大批大中型企业与学院建立了稳定的、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安徽大步车业、平安保险、华安证券、万科物业、浙江十足、人寿保险、北京千锋互联科技、阳光电源股份、合和冷链公司、德善小额贷款等都是与学院专业紧密对口、助学热情高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人才需求高、管理规范的优质企业,通过与这些企业开展全方位的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实习实训合作、人才资源互助合作,学生不论是在专业技能、专业技术,还是性格、情操、做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为了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的关系,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学院创新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近一年以来,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校中店、店中校、订单班的基础上,创新型地推出兼职系主任、教师企业工作站等新的合作模式,目前已聘任7名兼职系主任,建立20个校企合作教师工作站,此举既聘请企业高管担任学院的兼职系主任,负责协助开展校企合作的对外联络、实训教学改革、实训教材开发、实践课程开发等一系列工作,同时,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建教师工作站,派遣优质智力资源进驻企业工作站,为企业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五、学生发展

(一)招生情况

1、2016年统招计划报考率与完成率

2016年统招计划数为2050,报考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为2133,比率为1:1.04。其中,文理科计划数为1600,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为1683,比率为1:1.05;中外合作办学计划数为140,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为101,比率为1:0.72;艺术类招生计划数为310,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为367,比率为1:1.186。

经考试院批准,最终录取人数为2050人,计划完成率为100%;实际报到人数为1746人,报到率为85.17%。

2、2016分类招生计划报考率与完成率

2016分类招生计划数为2050,报名人数为12961,缴费考试人数4037人,报考率为632.24%。经考试院批准、考生本人确认,最终录取人数为2053名,计划完成率为100.15%。

(二)就业情况

1、直接就业率

2016年共有毕业生3843人,其中:男生1122人,占总人数29.20%;女生2721人,占总人数70.80 %。截止2016年8月31日毕业生就业人数为3585人,就业率为93.29%。其中,自主创业毕业生人数为83人,自主创业率为2.16%。

2、毕业生就业去向

留在当地就业的比例。2016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有66.20%的人在安徽就业。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城市为合肥(44.50%)、上海(12.10%),毕业生转正月收入分别为3103元、4279元。近七成毕业生在本省就业,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大量人才,区域贡献成效明显。

用人单位类型分布。2016届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中小微企业及第三产业,占比例为79%,国家骨干企业就业的比例为10%,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比例为3%。

(三)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学院不断推进学历教育加职业培训的培养模式,逐步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认证接轨,推行双证书和多证书制;通过引进举办多层次、多门类的职业资格、技术等级培训,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及行业考核评价。经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2006年在学院设立了省级助理电子商务师职业技能鉴定所,2007年设立了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与相关企业组织合作建立了LUPA、CCAT认证考试中心,与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合作建立了国际注册市场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机构,学生可在校内完成会计从业资格、纳税筹划师、助理营销师、助理电子商务师、助理物流师、连锁经营职业店长、品类管理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国际贸易业务员、国际贸易跟单员、企划员、房地产经纪人、物业管理师、房地产策划师、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无线电装接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信息化工程师、助理会展策划师、室内装饰员、平面设计师、国际注册市场师等技能鉴定和资格考试,“双证书”制度不断走向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学院先后被授予“职业技能培训先进单位”和“全国供销系统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

六、社会服务能力

(一)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为适应我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进程,学院坚持做好专业结构动态优化工作。在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功能多元、结构合理的四大专业版块。一是坚持围绕财贸主体,形成一批核心专业;二是坚持专业产业联动,形成一批支柱专业;三是坚持关注社会前沿,形成一批新兴专业;三是坚持服务行业发展,形成一批特色专业。

据初步统计,我院2016届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59%,近六成毕业生能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对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同时,也为其长期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6届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是软件技术专业(84%)、酒店管理专业(80%)、营销与策划专业(79%),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专业是新能源应用技术(19%)、应用电子技术(30%)、图文信息技术(31%)。

(二)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小微企业研究与服务中心是由学院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的、研究兼服务型的校内二级机构,是为对接学院智力资源与小微企业需求搭建的社会服务平台,是学院承接社会服务及横向委托课题研究的窗口。通过整合和依托校内外雄厚的专家资源,第一批共成立21个工作室或研究所。同时,鼓励各工作室(或研究所)根据项目需要,组成联合工作团队,完成社会服务项目。

投资2500万元建成了15000平方米的“安徽省供销社培训学院”和“安徽省电子商务培训中心”。为安徽省供销社培训基层供销社主任374人,为宣州市培训农产品经纪人50人,为合肥市培训农产品经纪人83人,为滁州市培训农家店店长4期共889人,为芜湖市、宣州市、池州市培训农家店店长5期共360人;同时,还承办全省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全省信息安全保障暨信息化应用培训,宿松县供销社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培训,潜山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理论培训,亳州市利辛县地税局职工素质提升培训,马鞍山市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培训,庐江县供销系统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合肥市再生资源从业人员培训,合肥市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等。

此外,学院还有许多研发服务成果。受合肥强鸿信息科技公司委托研发“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受合肥格力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开发“壁虎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受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发病案查询系统;为安徽省供销社开发“新网工程”信息服务平台;教师自主开发研制第三代液晶多媒体黑板技术系统;参与合肥华南城华乾龙物流园区规划等。

(三)满足政府购买服务情况

学院力求在扶贫项目、社会人员培训、社区服务、技术交易、人才服务、公共体育服务、劳动就业服务等方面拓宽服务领域,主动对接和满足政府购买服务要求。先后承接了合肥市公务员素质提升培训、安徽省价格成本调查及监审培训、宿州市埇桥区地方税务局中层管理者素质培训、安庆市国税稽查局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安徽省人才服务中心二级人力管理师培训、合肥市滨湖集团会议接待规范和服务礼仪培训、合肥市供水集团窗口行业服务礼仪培训、安徽大成会计事务所咨询服务等。

七、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建设发展中的问题

1、教育创新、管理创新整体乏力

学院经过几轮螺旋式上升发展,正处于内涵发展的关键转型期,教师的教学创新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创新意识有所衰减,提振持续发展的精气神是学院发展的关键。

2、服务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服务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能力仍显不足,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服务升级的能力有待提升。

3、专业品牌与办学特色尚未得以明显展现

优势专业的品牌意识不强,在省内极具影响力的特色专业尚未形成,如何打造具有显著特色的品牌专业尚需努力。

4、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企业主生产,学校主教学,这是一对矛盾,如何突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瓶颈,如何寻求两者的结合点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二)努力方向与发展思路

1、坚持服务需求、就业导向,践行五对接

把握职业教育定位,努力践行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2、建设供销特色专业,创新“三农”人才培养

坚持学院的办学定位,紧贴供销社开辟特色专业,培养服务“三农”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3、坚持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高职教育的特色化和多样化不是简单地靠人为规划出来的,它是在专业建设与社会经济的融合发展当中走出来的。只要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的路子,高职院校多元化、特色化的春天就会很快到来。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学院国际化办学进程

以学院优势专业为主要平台,合理规划设置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布局和结构,科学组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生交流、毕业生输出等,逐步建立起主体多元、结构合理、形势多样、具有时代特征和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格局。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版权所有